美团打车有车辆被查出是马甲车 公司称将加强审核
连日来,福鼎市硖门畲族乡青湾村海域十分热闹,养殖户们每天早早出海,抢抓时节收获生蚝、淡菜等水产品。
随着养殖绳索被缓缓吊起,一串串肥美的淡菜挂满绳,一笼笼饱满的生蚝破水而出,带着海水的清冽与鲜气。渔民默契配合,将采收的水产品搬上渔船、运往码头。
“我们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,引导养殖户按时令、按规格采收水产品,确保品质优良,捧好海边人的‘饭碗’。”青湾村党支部书记巫开琳说。
“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”,说的正是因地制宜谋发展的智慧。依托绵长的海岸线,近年来,福鼎市坚持“海洋强市”战略,深耕蓝海、向海图强,统筹推进海洋渔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,奏响了海洋经济的奋进之歌。
迎着海风,走在福鼎市八尺门内湾的栈道上,只见连片的红树林扎根生长,飞鸟盘旋,工人在滩涂上劳作,动静结合,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。
曾经,八尺门内湾受多重生态问题困扰:互花米草肆意蔓延,红树林面积不断缩减,潮汐通道逐渐淤积。
为扭转这一局面,福鼎市引入宁德市首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,通过中央资金补助+地方配套资金,总投资超5亿元,实施抢救性保护修复。
清除互花米草、疏通潮沟、种植秋茄……项目人员历时2年,雕琢出八尺门内湾的新容颜,重塑生态底色,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探寻平衡。
近些年,随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、海洋生态保护项目的深入推进,福鼎市海洋环境持续改善,带动区域渔业经济蓬勃发展。
将目光投向福鼎市溪流与东海的交汇处,咸淡水交融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,产出了肉质细腻的桐江鲈鱼,带动该市获评“中国鲈鱼之乡”。
在店下镇巽城村的闽威长屿养殖基地,新型深水网箱成片,一尾尾鲈鱼畅游水中。鲜活的鲈鱼被捕捞上岸,送往闽威实业的产品加工车间,经多道工序,变成鱼松、预制烤鱼等深加工产品,销往全国各地。
除了鲈鱼,福鼎市还积极打造大黄鱼产业的全产业链,重点抓好大黄鱼核心养殖品种的种质资源,编制完成《福鼎市大黄鱼种苗产业发展规划》,打造“中国大黄鱼育苗基地——福鼎”公共品牌、中国·嵛山岛大黄鱼种苗生态繁育基地,并同步推动紫菜、淡菜、海蛎、青蟹等多元产业发展,耕海牧渔,打造种类齐全、多姿多彩的“蓝色粮仓”。
在“躬耕”碧波的同时,渔家人也探寻渔旅融合。海风拂过美丽的硖门畲族乡渔井村,浓郁的咖啡香随风飘荡,远处传来的是游客们爽朗的笑声。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渔井村求新求变,巧借政策东风,争取资金支持,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,打造“爱情公路”,建设海鲜一条街、停车场、游客中心,培育了村咖、民宿等多元文旅新业态,吸引天南地北的游客驻足流连。
常年过着旅居生活的山西“95后”姑娘尧尧,来到渔井村便深深爱上了这里,她和小伙伴一起精心布置村咖,她说:“在这里,时间仿佛慢了下来,生活变得纯粹而美好。”
夕阳下,步入佳阳畲族乡“海之梦”海上休闲旅游综合体,金色余晖跃上海面,游人尽情享受美景、品尝海鲜。
依托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果,佳阳畲族乡大力培育渔旅综合体。2020年引进的“海之梦”,成为福鼎市首家集养殖、垂钓、住宿、采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,给足了游客新鲜的渔旅体验,获评渔旅融合“水乡渔村”休闲渔业示范基地。
“我们主动融入全域旅游,开发新型渔排、沿岸景观等海洋旅游资源,助力渔民蹚出一条致富新路子。”佳阳畲族乡宣传委员丁鹏说。
眼下,依山傍海的青湾村也计划冲刺渔旅赛道。巫开琳介绍,他们通过置换收储方式,向村民流转闲置海边房屋,拟打造民宿等旅游新项目,并引入企业合作开发帆船训练基地,带动村集体、村民“双增收”。
深耕海洋,筑梦深蓝。福鼎市还持续做强海洋特色文旅IP,举办开渔节、鲈鱼文化节、海岛音乐节、沙滩气排球、环岛马拉松等海洋特色旅游活动,花式宣传连连,让“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”吃出新滋味。
来源: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通讯员 王婷婷
编辑:林哲雨
审核:刘宁芬 吴明顺
责任编辑:林哲雨
(原标题:福鼎:深耕海洋 筑梦深蓝)